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4年足协杯点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14年足协杯点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谢谢您的邀请!
北京时间11月25日晚7时30分,足协杯决赛第一回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打响,国安主场1-1与鲁能战平。第二回合将于11月30日称师山东济南继续进行,决出年度足协杯的最终冠军。
比赛进行到第30分钟国安外援巴坎布禁区手球被判罚点球,塔尔德利冷静施射,国安守门员侯森判断错方向,1-0鲁能领先。其实巴坎布确实也是情急之下的无意手球,是下意识的动作。因为在巴坎布的身后,有一个国安球员同样起跳同样张开并高举右手,两人动作一模一样。即使巴坎布没碰到球,后面的国安球员肯定也会碰到。但不管是主观故意还是无意,这个球判手球犯规并没有错。
第50分钟,吉尔回防中在本方禁区滑倒,在倒地瞬间手臂碰到皮球。主裁判经过回看VAR之后,判罚点球。巴坎布主罚命中,将比分扳成1-1平。此后双方再无建树,将1-1的比分保持到终场。
从实际看来,这两个点球的判罚都有争议之处。巴坎布的手球非常明显,但主裁判第一时间由于站位原因并没有看到。而当边判提醒之后改判点球,却没有给巴坎布出示黄牌,这有点令人费解。唯一的考虑可能是主裁判认为巴坎布并非主观故意,并且球已经过了球门线,手球后也没有改变方向向球门飞去。从动作本身看,也很难判断出是故意还是无意,但无论如何,巴坎布的手是高高举起,判个黄牌应该比较合适。
至于吉尔的手球,感觉多少有点勉强。因为吉尔是滑倒,手臂有一个本能的支撑身体的动作,可并没有明显的张开,皮球只是滚动手碰在吉尔的手臂上。这个球不判点球也完全合理。
谢邀!公理公道的讲国安第一个点球应判套餐……红牌和点球。因为球员主动用手去打球,就是黑巴打不着,身后的国安球员也是用手去打球。禁区内手球判罚套餐的标准:是球员主动去改变球的行进方向。国安第一个球就是!为什么才判没出红牌?忘记了?不敢?再说就脑残了!如果吃了套餐,比赛将发生改变,才判可能降级处理了。但是,出一张黄牌是必须的!再说一下吉尔的点球和国安禁区内手球,就严重的双重标准。都是改变球的行进方向,吉尔被动、池忠国主动。为什么判罚不一?不会是带任务了吗?
裁判不想出,他就不出,他是球场掌握生杀大权的那个人。按照规则,禁区内故意手球,那可是红点套餐的。那场球,一旦给红牌,比赛就没法踢了。
比赛第30分钟,鲁能角球开到禁区,只见国安门将伸手去击打皮球,结果没碰到,埋伏在身后的巴坎布和于洋先后作出举手动作,结果正好,用手来打球,不是央视解说嘉宾宫指导说的“球打手”。
巴坎布那手球太莫名其妙,俨然个个是排球选手,而且是双人拦网动作,真不知道他们脑子里在想什么。主裁判毫不犹豫,判罚点球,当时心里想,坏了,这是红牌节奏,没想到裁判降格处罚,没有出示红牌。
说的也是,这个时候要是出示红牌把巴坎布给罚下,鲁能把球打进,那国安就悲剧了。比赛还是一个小时,国安将会以10打11,真那样搞不好国安球员头脑发热,一不小心再给罚下一人,这足协杯决赛次回合就不用踢了,鲁能在魔鬼工体就可以狂屠国安,彻底杀死悬念。
来自英超的主裁判克拉滕伯格,很识趣的降格处理,后来又判吉尔那个动作点球,让国安扳平比分,朴成禁区手球不作任何判罚,骨子里就是要让比赛保留悬念。否则,次回合也就没人看了。从收益上来说,足协难以做到让某支队伍提前夺冠。
原本这场比赛是伊尔马托夫执法,因感冒发烧临时换成克拉滕伯格,这个裁判位居英超“神奇四瞎”之首,他所做出的判罚,什么样的结果都有可能。
禁区内有意手球那是红牌。巴坎布跳起,抬起双臂,一个是为了跳的更高,另一个是为了保护自己,此时,国安的守门员并没有碰到球,正好打在巴坎布的手上,虽然是无意的但改变了球运行轨迹,点球判罚没有任何问题,可是通过VAR慢放,我觉得还是有故意之嫌,但主裁判认为不是,否则,就是一张红牌,后面的比赛就不好说了。我认为鲁能那个点球有些冤,吉尔是先倒地了,球弹地后蹭到支撑手臂上,对球的运行轨迹没有造成影响,但裁判还是给了点球,要不鲁能一只手已经摸着奖杯了。不可否认的是裁判水平确实高,很好的掌控了比赛,中超的裁判无人能比。
这肯定是驴提出的问题,还有我觉得悟空提问该整改了,怎么总有弱智提出一些弱智问题?
人家主裁判是执法过欧冠的主裁判,也是被西亚土豪聘请的职业裁判,对规则的理解不比你们驴强?
还有一些假球迷质疑吉尔的手球,根据最新规则,只要手不是在自然状态,紧挨身体,改变了球的行进路线就是点球,人家主裁判比你们这帮假行家专业多了,别屎壳郎爬公路~假装小吉普。
肯是对弱队好!
足球比赛是一场90分钟的战斗,重点在过程中的技战术变化,体能的合理分配,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量。可能过程就没有了!为什么呢?
首先是技战术安排单一。对于弱队来讲,只需要摆大巴就行了。对于强队来讲,估计也不想进攻了,因为大巴式的防守,进球太难,万一不进球,一到体力下降被防守反击就很亏大了。
其次是心理变化和体能分配。引入点球大战,常规时间一般都不会进球。心理状态就不会波动啥的!体能基本上留到点球大战!
所以缺少过程的点球大战,是行不通的。您认为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第一,对弱势一方绝对有利;第二,比赛精彩程度将大打折扣。
不合理规则会导致比赛精彩程度缺失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94-95年之前的欧洲联赛实行的并非3分制,而是2分制。就是胜者积2分,平局拿1分,负者不得分。这跟楼主所说差不太多——楼主的算法无非是胜利3分,点球胜2分,平局点球负1分。
2分制当初之所以被取消,就是因为平局含金量过高,导致了一个问题:求稳拿分的心态会占据主导,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球队会更愿意去先确保1分落袋,然后再根据形势去决定是否去多拼1分。这就让保守派成为主流心态,只要不是有绝对的胜利把握,没有人会去上来就跟对手拼刺刀。
举个有趣的实验例子:让你做一个选择,一是100%机会可以拿到5000块,一是50%的机会可以拿到10000块,你选哪个?
只要不是急缺钱,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这是人性心理使然,厌恶损失。更何况1分和2分之间的差距不大,不到生死关头,谁会愿意强行去求2分?
所以2分制最终被视为一个失败规则被扔进了历史故旧堆。另一个失败案例,就是16年欧洲杯的小组出线规则。根据规则,24支球队分6个小组,每组前两名直接出线,然后6个小组第三拿出来比高矮,成绩最差的两个小组第三淘汰。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小组里,小组第三是可以出线的,平局能够拿到的1分就显得弥足珍贵。这使得很多实力相当的小组里,守平变成第一选择——先确保自己万一不幸落到小组第三时手上有积分,这样在出线的比拼中占据优势。
结果是什么?2016年欧洲杯小组赛阶段是新世纪以来场面最难看的一届,没有之一。
打平加点球比2分制更“恐怖”
回到楼主的问题,我的答案是:这比2分制更加不合理。
简单做个盘算,以法甲为例,大巴黎一枝独秀的局面很可能要被打破。法甲其他球队,可以说从马赛里昂开始,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人会有赢巴黎的兴趣,而对巴黎的比赛会变成大巴死守战。这从利益角度很容易解释:首先我没有把握赢,那么就想尽一切办法拖平。平局我先可以保证1分落袋,然后万一我点球赢了还能拿1分,得1望2,怎么说死守都是最划算。即便点球输了,巴黎2分我1分,和巴黎3分我0分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种心态驱使下,比赛精彩程度可想而知。这是其一。
其二,默契球会必然增多。比如A俱乐部和B俱乐部关系不错,双方俱乐部有拿分需求,那么AB双方可能会将比赛引向点球。这样AB双方都有稳定1分,胜者还能多1个积分,不伤和气,皆大欢喜。而这种默契球,你甚至没有办法去有效避免。比如04年欧洲杯瑞典对丹麦刚好能够将意大利淘汰出局的2比2平局就被认为是默契球,结果也只能不了了之。因为默契球不像假球黑哨有迹可查,甚至很多时候不用赛前商量,大家权衡利弊到场上自然就这么踢了。
总结
所以综上,在2分制都已经被时代抛弃的情形下,点球大战加分的规则更不可取。从实际上说,这一规则如果实现,对于弱队是绝对的福利,但一来扶持弱队的明显偏私没有任何意义,二来对足球运动的发展更没有实际可用的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4年足协杯点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4年足协杯点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