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vs中国海军实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vs中国海军实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连吃败仗的国军真的是因为装备太差吗?其实没有你想到的那么差。
截止到整个抗日战争结束,据粗略统计国民政府共对外采购116亿美元的军事装备。采购基本为整体武器采购其中包括飞机、火炮、坦克、装甲车辆及单兵作战装备等,采购国家主要为美国及德国。
而日本在整个对华战争期间,对外的军事采购为109亿美元。采购国家主要为德国,采购的武器主要包括整体武器采购,单兵装备采购和武器生产线的技术采购。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武器装备采购数量要高于日本,武器的性能也要优于日本(这其中还不包括美国在战争后期对国民政府捐赠的武器)。
那么实际上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采购的武器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要优于日本政府采购武器的数量和质量,那为什么国军会连尝败仗呢?
主要是作战思想理念以及后勤保障太差,当时的国军主要针对目标是共产党军队,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思想。在这种思想和作战理念下导致了绥靖政策的发展,换句话也就是以敌灭敌的想法。
这种借助敌人的力量来消灭敌人使得自身的打击力量严重下滑,其次国军当时军队中弥漫着一种厌战情绪。
战争是一种消耗战对人力财力武器都有一定的要求,国军当时主要装备靠买而日本军队则有完整的工业生产线,所以国军不论后勤补给还是武器的填补都要差很多。
当时的国军虽然进口武器的数量和质量比日本军队高,但是整体作战思想和理念以及装备的填补都要比日本差很多。
《满山打鬼子》是由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淼淼工作室出品的抗战剧,由徐耿执导,林浩、高峰、张汇仓、陶海、高强、那威、杜源、任程伟等出演。该剧讲述了以满山为代表的一群孩子及乡亲们,为反抗日本的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以各自特有的方式与侵略者反抗斗争的故事。该剧于2014年9月18日在江苏综艺频道播出。
题主说的这本书应该是《海国图志》吧。
《海国图志》是晚清学者改良派先驱魏源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底本编撰而成的一本书,后又陆续有所增补。这本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世界地理历史人文丛书,因此魏源也被现代人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在介绍世界各国的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在此书序中说到了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和作用,书序中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那么什么又是“夷长技”呢?魏源又说:”夷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武器的同时,还要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和工业技术,并在中国得到发展。
他的先进思想在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才有了以后的“洋务欲动”和“改良维新运动”。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清朝统治者从根本上的重视,闭关锁国没有改变,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的想法没有改变。虽然经过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也没能改变清政府自大的想法。他们为了自私的统治利益,与世界先进的国家越拉越远。
但这本书传到日本后,在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反响。1854年日本翻译发行了《海国图志》,日本民众购买狂热,推动了日本维新思想的发展。终于在1868年爆发了明治维新运动,推翻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从此日本变为了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经济道路。这就使日本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并于二十多年后的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击溃了当时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清朝北洋水师舰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为当时日本的崛起铺平了道路,成就了日本在亚洲军事第一强国的地位。
(图片来自网络)
这应该说的是19世纪的海国图志 。
作者魏源曾经是林则徐的幕僚,他编这本书的目的也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介绍了欧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人文,政治制度演变,经济模式和当时的科学技术等。1852年修编时已有100卷之多。资料的来源是林则徐和左宗棠的极力收集,可以说是聚集了当时那批中国人放眼看世界的全部心血。
虽然有左宗棠作序,可是付梓出版后在当时遇冷,无人问津。还有一些官员,大儒攻击这部中国第一部世界史书。
偶然流传到日本之后,日本人发现了其中的巨大价值,认为这其中有让日本崛起的强大力量,一版再版,广为流传,几乎识字的人人手一本。推倒幕府,明治维新的这一代人,都是“海国图志”的铁粉,这本书可以说是灯塔,给日本人照亮了前进的方向,甚至是改革实操指南。
而中国,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打痛,开始洋务运动,有了大钢厂和北洋水师。而海国图志这本书可以说是当时洋务运动集大成的理论与文字典籍指南。
实际上,洋务派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是对的,但在大清没有行通,左宗棠就失望的说过:“海国图志发行了20年,中国根本没变样”。
40年后,甲午海战大清惨败,这才真正惊醒了民族的知识份子,为什么落后于日本?
才有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革新才走向朝野。
但已经是1895年了,中国错过了一段宝贵的发展时间。
顽冥不化的守旧和自大麻木浪费了魏源的心血,却便宜了当时的日本。
大清帝国的国运就像根抛物线一样,康雍乾盛世就是最高峰的那一段,等到嘉道咸继位往日的辉煌已经荡然无存,乾隆爷留下的只是个表面光鲜,败絮其中的庞大而孬弱的大清。
外面的世界列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发生着一日千里的变化,资本扩张的本性就是虎视眈眈新兴市场进行“自由贸易”,或采取殖民统制。
而大清国内部还以“天朝”自居,打心底里抵制一切涉“洋”事物,别说接受西方先进技术理念,甚至以讨论“夷技”为不齿。
照道理嘉道咸这几十年间,中国接触西方学术的时间在东亚各国中是最早的,由于又有文字优势,各国还得通过中国的译作间接地了解西方,特别是日本,居然还能后来居上。
《海国图志》这本书作者本意是要让国人开眼看世界,没想到最初目的没有达到,而竟然在日本大受青睐,造就了日本今后崛起的思想领域基础。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担任过江苏布政使也是林则徐好友,坚决主张“睁眼看世界”的魏源。魏源经历过鸦片战争,为战争的失败深刻反思后,意识到要想和西方列强抗衡,只有先熟悉了解西方。
在他志同道合的好友林则徐的支持下,1843年五十卷本的《海国图志》正式出版,四年后又增补到一百卷。向读者展现了近百幅世界各国地图,通过各章节逐个向读者详细介绍了美国的联邦,议会选举等制度,把西方文明的真实情况收入书中,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介绍世界各国的巨著。
令人失望的是,此书一出,那帮守旧官僚无法容忍对“外夷”的赞美,有人建议焚毁,在一片讨伐声中,只刊印了近千册。1851年,一艘中国商船在日本长崎接受检查时,《海国图志》作为违禁品被扣留,从此此书流入日本。
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该书在日本一时“洛阳纸贵”,1859年时,书价已涨至三倍。当时的日本和大清一样,正遭受西方列强的严重威胁,美国和列强们的大炮巨舰已经让日本德川幕府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本书出现得正是时候,没让中国人而让日本人真正“睁眼看了世界”,先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理念是强国的当务之急也是将来扩张的根本,日本社会精英对此书如获至宝,书中的观点无异于醍醐灌顶。
《海国图志》给日本带来闻所未闻的世界知识,也促进了日本维新精英根据本国情况又能结合西洋理念,成为明治维新强有力的助推器。
这时候大清国土上太平天国的旌旗正猎猎飘扬,英法联军的隆隆炮火正向圆明园挺进。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vs中国海军实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vs中国海军实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